赤色寻根豆香筑梦——江科学子湖口实践解码乡村振兴双引擎

2025-07-12 11:11:13 | 来源:
|

八十八载警钟长鸣,山河回望。2025年7月7日值此七七事变纪念日,奋“豆”者联盟实践队怀揣使命,在沈添字村的红色热土与流芳村的豆香画卷间,开启了一场叩问信仰根脉、解码产业振兴的深度实践。学子们以脚步丈量大地,以心灵感应时代脉搏,于先辈足迹中汲取磅礴伟力,在豆乡生机里洞见振兴密码,与奋斗者对话激荡青春回响,在广袤田野这所“大课堂”中,淬炼兴农报国的赤子丹心。

一、熔炉淬魂:血色丰碑下的信仰洗礼

岁月峥嵘,丰碑矗立。实践队肃立于沈添字村革命英雄纪念墙前,历史的烽烟仿佛仍在低吼。镌刻的名字、泣血的事迹,无声诉说着救亡图存的壮烈史诗。在这特殊的日子,这堵墙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信仰的熔炉。队员们屏息凝望,时空在此刻折叠——与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血战到底的先烈们,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灵魂共振。

清末民初,沈添字村曾是人烟稠密的安康之地,拥有四百余户、二千余人口。然而,这个村庄的命运在1920年代中叶与国家革命洪流紧密相连。1926年冬,沈家楚返回家乡,与沈谦益等人在村中秘密组织农民运动。翌年初,湖口仁区农民协会成立,沈家楚担任负责人,村民踊跃投身革命。大革命形势风云突变,蒋汪合流后,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不屈的沈添字人并未放弃。1928年,赣东北特委在仁区建立党组织,沈家楚等党员返回家乡继续活动。至1928年底,该村党员已发展至11人,成为地方党组织的核心力量。1929年9月,沈家楚等人成功夺取敌人枪支,成立了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及县赤卫队,沈家楚亲任大队长。此时,沈添字村展现出惊人的革命热情,全村除2户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革命洪流,有26人直接参与组织或武装斗争,成为坚强的革命堡垒。

然而革命的代价是巨大的。1930年,敌人趁革命主力离开之机,对沈添字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性屠杀。全村遭受了两次焚烧,共108间房屋化为灰烬。在血腥抓捕中,沈家楚的妻子张秋娥宁死不屈;沈家道等15位村民惨遭敌人杀害(手段包括砍头、火烧、剖腹等),但无一人叛变;幸存村民则被勒索重金。沈谦益等党员于1931年入狱,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获释,他们在狱中始终坚贞不屈。这场1930年的血腥屠村,使沈添字村遭受了灭顶之灾,导致人口锐减。昔日二千余人的大村,至解放后统计时,仅余62户251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深切关怀这个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村庄。对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广泛褒扬,追认沈明道等11人为革命烈士;在建设时期,优先为该村调配了20马力柴油机用于提水灌溉,改善生产条件;重视教育,在全乡率先于该村创办了第一所完全小学。1998年遭受特大洪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沈添字村实现了全村移民建镇,整体搬迁至安全地带,彻底告别了困扰多年的水患,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篇章。

翻看完村史,书本铅字化为直抵心灵的惊雷。先烈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的铁骨,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赤诚,如熊熊火炬,瞬间点燃每位队员的心房。这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昭示:今日和平发展,正是英烈鲜血浇灌的硕果。赓续红色血脉,绝非空谈,当将这融入骨髓的信仰之光,化作建设家国、服务社会的磅礴动能,方能在新时代征程上,书写无愧先辈的青春华章。

二、沃土解码:一粒豆里的振兴密码

带着信仰熔炉淬炼的澎湃力量,实践队走进生机盎然的豆香小镇,沉浸式探寻一颗豆子承载的文化根脉与振兴之道。

生命的哲思:九江市鑫农康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鑫农康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江西省第16届省运动会芽苗菜指定供应商。公司专注豆类食品生产销售及种植开发,年产值超6600万元,是省级龙头企业和九江市规上企业。作为省内芽苗菜生产标准制定者,其有机清水芽苗菜深受市场欢迎。公司拥有覆盖赣、湘、鄂等多省的2600余个销售网点,并布局商超、餐饮及线上渠道,正建设华东最大芽苗菜基地,致力富民增收。在鑫农康豆苗厂,队员们目睹了豆子破壳、萌发、直至葱郁的“生命礼赞”。当疑问投向底层豆苗的空间,“压力恰是向上的阶梯!”滕经理一言道破天机。这不仅是农业智慧,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启示录——豆苗于重压下迸发的顽强,正是当代青年逆境奋起的写照,亦如中国乡村在变革中化压力为动力的无限生机。

文脉的守望:步入流芳豆文化馆,一场跨越千年的“豆”之旅徐徐铺展。从古老传说、民俗记忆,到精深工艺、琳琅产品,“豆”完成了从田间作物到文化图腾的升华。这深刻揭示:豆之于流芳,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凝结乡愁、铸就认同的精神图腾,是乡村振兴深植大地的文化根魂。

蓝图的脉动:在流芳村扎根二十余年的“当家人”欧阳斌,从乡政府通讯员一路成长为村党总支书记、县乡人大代表,早已是村民心中离不开的“创业书记”和致富领路人。让乡亲们的口袋实实在在鼓起来,是他心头最重的事。响应上级号召,他牵头成立公司,推行“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村种豆千余亩,稳稳实现了每亩增收800多元。

但这远不是他奋斗的终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欧阳斌硬是在陌生的酿酒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建起300平米标准厂房,把自己从门外汉“泡”成了行家——精心打造的“流芳豆酒”“流芳老酒”越叫越响。2021年,8000斤白酒就酿出了5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飘香的豆酒,成了为村民打开致富新大门的“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豆酒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还特别吸纳了12名脱贫户稳定增收。像豆酒厂这样扎下根来、结出果实的产业,正悄然推动着流芳村的美丽蝶变。“豆产业是流芳的根与魂!” 欧阳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向前来学习、实践的队员们描绘着他的蓝图:“我们正卯足劲,全力推进‘生态种植固本、标准加工提质、品牌营销增效、豆文化铸魂’四化战略,就是要让这‘小豆子’变成乡亲们捧在手里的‘金豆子’!”这掷地有声的擘画,让学子们深刻领悟科技赋能、品牌价值、文化传承在乡村产业崛起中的核心驱动力,触摸到基层干部带领乡亲共赴富裕的坚定脉搏。

三、赤子回声:归巢力量激荡振兴”湖”水

2019年,陈晓东毅然放弃省城优越工作,循着心底的豆香,带领多位校友回到故乡湖口县流芳乡创业。作为九江流芳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以一粒豆子为起点,倾力打造“流芳豆香小镇”,通过三产融合,不仅带动了千余人就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更创建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培育新农人。其扎根乡土、反哺桑梓的赤诚与实践,使他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等荣誉。

“都市繁华虽好,根在故土,魂系豆香。”陈晓东向到访的队员们吐露心声,“我的夙愿,便是将所学所感带回,为世代飘香的‘豆乡’插上创新之翼,让流芳豆香,飘得更远、更久。” 他带动乡邻致富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乡土巨变的生动写照。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股源自桑梓深情与时代召唤的‘归巢’力量,如同最强劲的脉动,正持续激活着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结语:田野铸魂,青春作答

从沈添字村镌刻荣光的血色丰碑,到豆香小镇弥漫豆香的文化馆与现代车间,再到创业者饱含深情的讲述,奋“豆”者联盟的一日,是一堂融贯历史回响、产业探微与青春对话的立体铸魂课。

在七七事变这一民族记忆的坐标点,队员们深刻体认了革命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伟力;于流芳豆乡的沉浸之旅,他们构建了“豆”从物质根基跃升文化灵魂、从传统农事迈向现代产业的立体认知。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热土,以心灵感应时代,不仅汲取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与前沿新知,更清晰擘画出这样一幅希望图景:在红色基因的永恒驱动下,在深厚文化的坚实支撑中,乡村特色产业正焕发蓬勃生机,有志青年正踊跃归巢,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激昂交响!

这堂生动的实践课,必将化为不竭源泉,激励江科学子将见闻升华为思想,将感悟转化为担当,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实的步履,投身强国复兴伟业,让青春汗水浇灌的豆苗,终成乡村振兴的参天栋梁!

文:魏文颖、陈一麦

图:柳奕涵、蔡怡馨、郑必琴、谢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