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皆勤、五谷能分 ——农村“小微”学校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5-01-03 15:59:58 | 来源: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位于湘鄂交界之处,占地16461.5平方米,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作为一所拥有6个教学班、320名学生和15名专任教师的农村“小微”学校,面对资源有限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秉承“四体皆勤、五谷能分”的传统智慧,积极探索并实践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希望通过劳动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校园种植播种希望,收获成长

五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作物,也泛指各类粮食,它们构成了中国农业社会的主要食物来源。学校认为,“五谷能分”是农业种植劳动教育的基础,也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传承。石牌中学于2021年秋启动校园种植项目,利用校内300余平方米空地打造了“开心农场”,划分“旱地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时令蔬菜”三个种植区域,以此作为回归自然、实践劳动的教育平台。在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选定了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小麦、辣椒、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每一粒种子的播种都蕴含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片劳动的田野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亲手播种、细心浇灌、勤勉施肥,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敬畏。他们悉心记录植物的生长轨迹,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足以让他们欢呼雀跃。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学会了认识和分辨五谷,认识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这一切的成长与蜕变,都如同静待花开般,需要时间的温柔以待与耐心的静静守候。

家校共烹:品味文化,佳味渐成

“五谷能分”不仅是对农作物认知的起点,更是对食物珍惜与巧妙利用的体现。自2023年起,石牌中学深入挖掘土家美食及中华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开展美食烹饪项目。学校精心组织食谱开发,涵盖家常菜肴如西红柿炒蛋、炒土豆丝,土家特色菜如油粑粑、土家糍粑,以及中华传统美食如汤圆、粽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食物的珍视。

项目设计科学严谨,分阶段提升学生的烹饪技能,从基础到特色,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悟烹饪的美妙艺术。家庭则成为烹饪实践的温馨港湾,提供厨房设施与安全环境,确保学生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烹饪探索。在家长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亲身参与食材选择、加工、烹饪及摆盘的全过程,每一次实践都是对食物珍惜与巧妙利用的深刻体验,每一次摆盘都是对美食的审美感悟与加成。佳味渐成,学生们掌握了烹饪技艺,感受到了家乡及中华农耕文明和独特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和珍惜之情。

土家竹雕:非遗传承留住乡愁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民居,承载着土家先民适应自然、创造生活的智慧结晶。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农村地区的土家吊脚楼已几近消失,成为土家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为了留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2024年春,石牌中学特别引入了湖南省非遗项目——土家竹雕,希望通过这一传统手工艺,让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学校诚邀土家竹雕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他们手把手地教授学生们竹雕技艺,从模型观察、绘制草图到创作加工,每一步都倾注了传承人的心血。学生们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以竹为材,刻画出了自己的梦想与创意。从简单的竹雕小件,到复杂的土家族吊脚楼模型,再到融合现代审美与创意的二维模型制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们对土家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土家竹雕的文化内涵,学校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研究其建筑结构与艺术特色。这些实践成果在校园内公开展出,不仅成为学生们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土家文化的生动实践,更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自豪感。

地理+劳动:情境交融,知行合一

“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劳动的双手改变生活。”这是我们坚定的教育理念。我们深信,地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更是我们脚下的土地、身边的风景,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而劳动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它更是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在“地理+劳动”融合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地理课堂融劳动元素”与“兴趣小组探地理奥秘”两大核心课程板块。通过地理知识的引导,我们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探索自然的奥秘,感悟生活的真谛。在内容的深度融合上,我们追求地理知识与劳动实践的无缝对接,从地形的细致观察到土壤的科学分析,从气候的深入研究到农作物的精心种植,每一项地理知识的学习都与具体的劳动任务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素养的培育上,我们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劳动观念与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尊重自然,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四体皆勤、五谷能分”。劳动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技能传授,成为学生情感熏陶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石牌中学依托三大劳动任务群,精心设计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劳动项目规划其中,“农场种植”让学生亲历田间劳作,于汗水浇灌中见证生命蓬勃;“美食烹饪”则让学生于锅碗瓢盆间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土家竹雕”以吊脚楼模型为桥,连接过去与未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承工匠精神。“地理+劳动”融合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的田野上成长。这一系列融合家校社资源的项目化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了快乐,在创造中体验了魔力,实现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农村“小微”学校的劳动教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劳动教育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向金凤)